我只是簡單低頭、凝視這片使我們站立的土地,就因為這麼一個停頓的注視,竟用去五、六年的時間,在行腳過的各個縣市城鎮,我蹲下身、細細撫觸這些土,並將對味、有感的一一採集,不斷背回工作室。 從起初以為嚐試辨別「概念土色」的觀察,慢慢驚訝於各種土質所具有黏稠性、營養度、 色澤變異的繁多樣貌。我由是發覺這些土壤都是默默的歷史紀錄者,顯影著各縣市居住人群對待生命環境的心念和意圖。 越往城市、都會走,要找尋可以觸碰的泥土,簡直越來越困難。柏油路、水泥地和高樓 大廈佔去了所有可能土地的呼吸,顯然城市的發展所認知擁有更多的,並不是真正的「土地」,當然更不用問他們腳下的土壤長怎麼樣? 走在東岸綠油油的稻田邊,耕過的泥土鬆軟舒適、濃黑肥沃,土中滋養著許多許多的生物,挖起來溢著香氣,很容易明白這必然是生命種子發芽、成長的地方。工作桌上堆積著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地點採回的土塊,像永世來自各種面向觀看的路徑。彷彿預告著土層不斷推移的新波動以及文化山脈重新體認的大轉變。 智能和情感的遇合改變了視覺造型的意涵,也改變了土地、生命和人的邊界。我用圖像與土壤實物的裝置,兩種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對於養育土地的感觸。希望「地母」有靈永遠護佑所有的關心,讓美麗島嶼的土地可以再生能量,創造嶄新的情境,帶來生 命契機的延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