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把對天地萬物的感應 和一心想達成的自己都揉進了泥裡
每一顆種子破土而出,都經歷過黑暗的時刻。因為不想模仿他人,廖學舟老師一直在嘗試各種釉式的實驗及改變,從青瓷、冰裂釉、鐵紅釉、一直到天目釉,其間嘗盡了失敗的痛苦。每每耗時很久的作品在開窯的一刹那,化為烏有。
近年來,廖老師傾力研究柴燒。許多不可控因素,更劇烈的窯變,使得他深深著迷。傳統的柴燒由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,形成自然的落灰釉,而喜歡創新的廖學舟把多年摸索的上釉經驗和柴燒結合在一起,每一件作品都散發著渾然天成的獨特韻味,即華麗又樸拙,帶有西方印象派的朦朧美。雖然柴燒的燒成率很低,但是若有精品出現,往往會令人驚豔不已。柴燒是人與窯的對話、火與土的共舞,仿佛是經過了一場熱戀,從此烙上了彼此的印記。
「魚」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之一,更是許多人喜愛的圖騰。魚與水不可分,有魚就有水,有水斯有財。廖學舟老師本次展出的魚,較前幾次個展的陶魚更為多采多姿,除了結晶釉的華麗,加上「柴燒」給予人的感覺樸拙並富禪意,更注入了新的生命。廖老師的兒子廖御帆也以茶具作品參與本次展出,展現出青年人對於茶席的創意,作品無論形體上與燒法上多樣性,氧化燒、還原燒、柴燒各具特殊的味道,請諸位貴賓慢慢品味。
|